《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1、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1、《观沧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拥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襟,一揽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2、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译文: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海浪滔滔,山岛耸立,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虽然是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波涛汹涌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查看更多【语文知识点】内容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
观沧海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
《观沧海》一共有56个字。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
《观沧海》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
《观沧海》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时所创作,时值曹操打败了袁绍大军,在北方奠定了基础,然而乌桓却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因此曹操在公元2...
观沧海是观看沧海的意思。观有看、察看、看到的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等意思。观不同于看,观要带着思想去看,去了解。沧海,指大海,以其一...
《观沧海》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