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当前位置:

  • 热门地区:
  • 选择地区:
  • ×
当前位置: 初三网 > 沧州中考 > 沧州中考试题 > 沧州化学试题 > 正文

2018沧州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2017-12-18 13:25:12文/赵妍妍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沧州市中考化学冲刺试题

一、选择题

1.取5mL液体,应当选用(  )

A.托盘天平              B.带刻度试管              C.10mL量筒              D.100mL量筒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3.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

A.a是铜,b是红磷              B.a是铜,b是木炭

C.a是汞,b是红磷              D.a是汞,b是木炭

4.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              B.19%              C.25%              D.78%

5(沧州中考化学).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坩埚钳夹取木炭             

B.

加热木炭到发红

C.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沧州中考化学)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海水              C.生铁              D.干冰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0.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O2              C.H2O2              D.H2SbO4

11.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12.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加入到相同的稀盐酸溶液中,只有Y表面产生气泡,另将X加入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由此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Y>Z>X              C.Y>X>Z              D.Z>Y>X

13.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所负责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下列关于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青蒿素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5

14(沧州中考化学).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15.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Cl2              B.2Cl2              C.2Cl              D.2Cl﹣

16.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A.Mg﹣金属镁

B.﹣镁原子

C. 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1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18.在餐厅,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9.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Cl              B.CuSO4              C.MnO2              D.HNO3

20.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SSO2SO3H2SO4Al2(SO4)3,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填空及简答题

21.(沧州中考化学)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  

(2)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

22.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过滤、  .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23.如图,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的溶解度  NaCl溶解度(填“>”、“<”或“=”).

(2)t℃时,将mg KNO3、ng NaCl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  n(填“>”、“<”或“=”).

(3)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常用的方法是  .

24.材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

25.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26.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27(沧州中考化学).如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B和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丁的化学式为:  ;

(2)甲的化学式为:  ;

(3)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

 

三、实验探究题

28.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

(2)根据图1和图2,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mL,精盐的质量是  g.

(3)实验室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  (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四、计算应用题(共6分)

29.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42.6g,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沧州中考化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取5mL液体,应当选用(  )

A.托盘天平              B.带刻度试管              C.10mL量筒              D.100mL量筒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量取液体时要用到量筒和胶头滴管,关键是如何选用量筒.选取量筒时,量筒的最大量程应大于或等于所量取液体的体积且数值最接近量取的液体体积的量筒,这样误差最小.

【解答】解:要量取5mL的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如何选用合适的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考点】水的净化.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通过静置可使水中悬浮的大颗粒固体沉降,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

B、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

D、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蒸馏净化程度最高.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

 

3.下列装置都可用于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b两物质的选择正确的是(  )

A.a是铜,b是红磷              B.a是铜,b是木炭

C.a是汞,b是红磷              D.a是汞,b是木炭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因此在测定空气成分时选用的物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该物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该物质是非气体状态的物质;对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解答】解:铜被加热生成氧化铜,没有生成新的气体;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汞加热生成氧化汞是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

木炭和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了新的气体;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熟练掌握氧气的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沧州中考化学)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              B.19%              C.25%              D.78%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则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

A、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低至1%,否则人类没法生存,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为19%,故选项正确.

C、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为25%,故选项错误.

D、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为78%,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1%)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坩埚钳夹取木炭             

B.

加热木炭到发红

C.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夹取木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炭发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中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解答】解: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故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原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知识,要善于从题干中发现有用的解题信息并且做出解答.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海水              C.生铁              D.干冰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生铁中含有铁和碳,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8.(沧州中考化学)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来分析;

B.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C.根据氧元素在周期表中信息来分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解答】解:A.碳是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结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错误;

B.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故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氧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故正确;

D.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即质子数不同,所以核外电子数也不相同,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周期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9.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分析反应物的微粒种类等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的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因此该反应涉及三种分子,共有3种物质,故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话可知,反应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构成及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图不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D.

【点评】(沧州中考化学)本题是有关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学会利用微观的观点及微观示意图的意义对反应基本类型判断及化学变化的微观信息的获取等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0.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O2              C.H2O2              D.H2SbO4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解答】解:从Sb2O3+2X═Sb2O5+2H2O看,反应前有2个Sb原子、有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有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2X中含有4个O原子、4个H原子,即其化学式为:H2O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11.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化学计算中的转化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考虑本题.

【解答】解: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有关,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溶质的量增加,但溶剂的量也增加,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

C、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即溶液的浓度有关.

 

12.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加入到相同的稀盐酸溶液中,只有Y表面产生气泡,另将X加入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由此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Y>Z>X              C.Y>X>Z              D.Z>Y>X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的位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而X、Z排在氢后,将X加入到Z的硝酸盐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X在Z后.据此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解答】解:将X、Y、Z分别加入到相同的稀盐酸溶液中,只有Y表面产生气泡,说明Y>X、Z,而X不能将Z从它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知道X的活动性不如Z强,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Z>X,与选项B一致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点应用,并能根据所给的条件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和排列.

 

13.2015年10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所负责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下列关于青蒿素(C15H22O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B.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D.青蒿素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5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A.由青蒿素的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2+16×5=282,故正确;

D.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其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2:5,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沧州中考化学)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解: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不是因为铝的性质比铁稳定,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

A.Cl2              B.2Cl2              C.2Cl              D.2C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l2可表示1个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2Cl2可表示2个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Cl可表示2个氯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2Cl﹣可表示2个氯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A.Mg﹣金属镁

B.﹣镁原子

C. 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这种物质,故Mg可表示为金属镁,故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该微粒核内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10,故为镁离子,故错误;

C、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故可表示为: O;故正确;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N2可表示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沧州中考化学)“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8.在餐厅,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是隔绝了空气,从而达到了灭火的目的.

A、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B、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C、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不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D、服务员将盖子合拢熄灭酒精火锅,是利用了隔绝了空气的原理,不是利用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是化合物.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Cl              B.CuSO4              C.MnO2              D.HNO3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KCl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CuSO4是由铜、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MnO2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HNO3是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含硫元素物质间发生转化:SSO2SO3H2SO4Al2(SO4)3,其中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含硫元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S属于单质,故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

氧元素显﹣2价,设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氧元素显﹣2价,设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2)×3=0,则y=+6价.

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z+(﹣2)×4=0,则z=+6价.

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酸铝硫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2+3w+(﹣2)×4×3=0,则w=+6价.

故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①②.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及简答题

21.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生活中一种节水做法是 随手关闭水龙头 

(2)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C (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4)小明家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吸附异味 .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水的组成;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以及水的组成、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在家中使用水要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填:随手关闭水龙头;

(2)铝导线主要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故填:C;

(3)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4)新装修的房间中放有几包活性炭,可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异味,故填:吸附异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1)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 溶解 、过滤、 蒸发 .

(2)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 ③①② (填序号).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器中漏斗的正确折叠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溶解、过滤、蒸发.

(2)首先将滤纸对折两次成一个扇形,即③→①,然后打开中间,使其中一边是3层,一边1层,即②,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

故答案为:(1)溶解;蒸发;(2)③①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沧州中考化学)

23.如图,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的溶解度 < NaCl溶解度(填“>”、“<”或“=”).

(2)t℃时,将mg KNO3、ng NaCl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 = n(填“>”、“<”或“=”).

(3)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常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aCl大;1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溶解度;t℃时,将mgKNO3、ngNaCl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等于n,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常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溶解度;故答案为:<;

(2)t℃时,将mgKNO3、ngNaCl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等于n,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

(3)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常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4.材料: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Ni),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根据此材料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1)铸造硬币用到的材料是 金属材料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写出Ni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Ni+CuSO4═Cu+NiSO4 .

【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依据硬币的组成成分分析材料的种类;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分析,镍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

【解答】解:(1)根据题干所知硬币的组成成分都是金属的合金,所以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

(2)镍与稀硫酸能发生下列反应:Ni+H2SO4═NiSO4+H2↑. 说明镍在氢的前面,镍的化合价为+2价,故镍的活泼性比铜强,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镍,反应的方程式为:Ni+CuSO4═Cu+NiSO4.

答案:(1)金属材料;(2)Ni+CuSO4═Cu+NiSO4.

【点评】此题是一道与金属相关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和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以及其它相关的知识.

 

25.(沧州中考化学)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正放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丙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两套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故填:正放;

(2)乙装置中的导管伸入了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而丙装置中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利用气体的导出;故填:丙.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以及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难度不大.

 

26.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导热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CuO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A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白磷燃烧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铜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解答.

【解答】解:(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故填: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7.如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B和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丁的化学式为: H2O ;

(2)甲的化学式为: CuO ;

(3)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供给呼吸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判断出A为氧气,丙为三氧化二铁,D为铁,E为氢气,丁为水,乙为一氧化碳,C为碳;然后根据甲为氧化物,B是红色单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甲是氧化铜,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可推知A为氧气,又因氧化物丙为红色固体,故丙为氧化铁,即D为铁;又因E是清洁燃料,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被称为清洁燃料,故E为氢气,故丁为水;又因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与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生成的铁的氧化物为一氧化碳,故乙为一氧化碳,则C为碳;

(1)故丁的化学式为:H2O;

(2)红色单质B是铜,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甲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3)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4)A为氧气,其用途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故答案为:(1)H2O;(2)CuO;(3)CuO+COCu+CO2;(4)供给呼吸.

【点评】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加图示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反应过程,要求考生推出单质和氧化物分别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三、实验探究题

28.(10分)(2015•重庆)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 C (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

(2)根据图1和图2,读出液体的体积为 4.7 mL,精盐的质量是 13.2 g.

(3)实验室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小 ,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 D (填序号).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实验存在的危险性来分析;

(2)根据量筒和托盘天平的度数方法来分析;

(3)根据制取气体的装置与收集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如果水加入浓硫酸时,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的密度,在浓硫酸的上面,浓硫酸溶解放出大热量,使水沸腾,液体就会喷出伤人,因此,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故填:C;

(2)量筒度数时,实现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药品的质量为托盘上砝码的质量与横梁上游码质量之和,故填:4.7;13.2;

(3)用该装置来制取气体,说明反应物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但不能说明一定使用了催化剂;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会是氧气.故填:密度比空气小;D.

【点评】掌握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制取和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四、计算应用题(共6分)

29.(沧州中考化学)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42.6g,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解:(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35g﹣42.6g=4.4g,

故填:4.4.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

x=10g,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10g.

【点评】反应过程中只有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只要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了.

第4页(共28页)

 

查看更多【沧州化学试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