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振动频率高于2万赫兹属于超声波
B.测量误差可以消除
C.人离障碍物大于17米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D.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二、(德州中考物理)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7.如图所示,(1)图中A物体的长度是 cm.(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1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
(2)两物体都做 运动.
19.(德州中考物理)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5s内通过 m,前5s内通过 m.
20.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21.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 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 高.
2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3.(德州中考物理)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
24.(德州中考物理)小明在烧开水时发现,水沸腾时,壶嘴处不断有“白气”出现.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处有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请解释:
(1)“白气”是 (选填“空气中”或“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在壶嘴处看不见“白气”,主要原因是: .
三、(德州中考物理)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25.利用钢尺可以做“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钢尺,这时钢尺的振幅变大,听到其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
(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6.(德州中考物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 热,但温度 .
27.(德州中考物理)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 .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 .
(3)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蜡的温度/℃ | 42 | 44 | 46 | 48 | 49 | 51 | 51 | 52 |
(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熔化持续了 min,CD段冰处于 态.
2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四、计算题(请写明公式数据及单位共13分)
29.(德州中考物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30.(德州中考物理)一快艇向山崖方向匀速运动,在离山崖360m处鸣笛,快艇继续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艇上的人刚好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快艇运动的速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德州中考物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月球绕着地球转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空气的流动 D.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
【考点】51:机械运动.
【分析】(德州中考物理)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
A、B、C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
D选项中的洒在水里的糖使水变甜,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但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D.
2.(德州中考物理)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8cm、2.58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
A.2.58cm B.2.57cm C.2.576cm D.2.577cm
【考点】64:长度的测量.
【分析】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在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数字后再四舍五入,即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该物体的宽度是:≈2.58cm
故选A.
3.(德州中考物理)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已知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及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v=,
∴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故选D.
4.(德州中考物理)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适宜的温度约35℃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D.中学生50 m短跑的速度约为20 m/s
【考点】13:温度;63:长度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教室内气温感觉舒适,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宽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6.9cm=1.69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50m跑的速度在7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5.(德州中考物理)当喇叭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考点】9H:音色.
【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人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人或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故选C
6.(德州中考物理)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校园周围植树造林,可以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使得我们听到的噪声更大,不符合题意;
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德州中考物理)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A.
8.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考点】9M:声与信息;9N:声与能量.
【分析】掌握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和听诊器等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
【解答】解: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隆隆的雷声、医用“B超”和听诊器以及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等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而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德州中考物理)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选B.
10.(德州中考物理)汽车速度是36km/h,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6A:速度的计算.
【分析】要比较三者的速度大小,就应将三者的单位保持一致,因此将运动员速度10m/s换算为km/h;然后运用速度公式可求出自行车的速度,单位也要用km/h;就可比较三者速度的大小了.
【解答】解: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故运动员速度10m/s=36km/h;
1min=h;自行车速度为:v===36km/h;
故三者的速度都等于36km/h;大小相等.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德州中考物理)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进行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解答】解:以船为参照物,山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到“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地面为参照物,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所以会有“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感觉.
故选B.
12.(德州中考物理)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考点】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分析】(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解答】解:A、真空不能传声.故A说法错误.
B、(德州中考物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如果没有介质进行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如真空罩内放一个通电的电铃,人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B说法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故C说法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3.(德州中考物理)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棍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秋天,晨雾散去,是液体的“雾”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C正确;
D、冬天,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14.(德州中考物理)下表是l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的信息,能做测温物质在我国各个地区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 水 | 水银 | 酒精 | 乙醚 |
熔点/℃ | 0 | ﹣39 | ﹣117 | ﹣114 |
沸点/℃ | 100 | 357 | 78 | 35 |
A.水温度计 B.水银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乙醚温度计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要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就应先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然后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根据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来进行判断,已知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和沸点,要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又因为我国各地区温差较大,所以选择温度计要凝固点低,沸点高,通过比较得知,酒精温度计符合要求,
故选C.
15.(德州中考物理)如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可以判断( )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考点】(德州中考物理)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晶体熔化图象的几个关键点:
①AB段:物质处于固态,还没有开始熔化;
②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呈固液共存态,虽然温度不变,但仍在吸热;
③CD段:物质熔化成液态.
然后再来判断四个选项是否正确.
【解答】解:A、由图知:该物质的熔点在210℃左右,故A错误;
B、在CD段时,物质已熔化成液态,是液体,故B错误;
C、由图知:物质的熔化过程属于BC段,共用6min,故C错误;
D、由于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呈固液共存态,因此BC段,该物质是固液共存态,故D正确;
故选D.
16.(德州中考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振动频率高于2万赫兹属于超声波
B.测量误差可以消除
C.人离障碍物大于17米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D.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92:声音的传播条件;96:回声.
【分析】(1)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它们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其具体的应用可做出判断;
(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v=变形可计算路程;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A、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故A正确;
B、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是不可避免的,但可减小.故B错误;
C、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声音从人传播到障碍物所用的时间为:t=0.1s×=0.05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
因为v=,
所以人到障碍物间的距离为:s=vt=340m/s×0.05s=17m.
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m.故C正确
D、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B.
二、(德州中考物理)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7.如图所示,(1)图中A物体的长度是 3.15 cm.(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62:时间的测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1)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对秒表的认识:外圈表针的分度值是0.1s,内圈的分度值是0.5分钟.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秒表的外盘读数为:37.5s,内盘读数为:5min,所以 此时秒表的示数是5min37.5s,即337.5s;
在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15cm.
故答案为:3.15;337.5s.
1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获取两物体运动情况的信息有:
(1)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 大 ;
(2)两物体都做 匀速直线 运动.
【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1)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
(2)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
(3)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1)图象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速度,该图象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是15m/s,乙的速度是10m/s,所以甲物体速度比乙物体速度大;
(2)甲和乙的速度﹣时间图象都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这说明了它们的速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它们的速度都是一定的,所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大;(2)匀速直线.
1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5s内通过 20 m,前5s内通过 100 m.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求出物体的速度,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运动速度都相等.
(2)知道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求出前5s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1)物体的速度:
v===20m/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第5s的运动速度也是20m/s.
(2)∵v=,
∴物体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
s′=vt′=20m/s×5s=100m.
故答案为:20;100.
20.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低 ,而响度比蚊子 大 .
【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解答】解:牛的叫声,低沉但传播得远;故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
而蚊子的叫声,听起来比较刺耳,但传播得很近;故蚊子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
故答案为:低;大.
21.(德州中考物理)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 响度 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 音调 高.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用力划,梳齿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所以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响度大;
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快划,梳齿振动的快,音调高,所以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22.(德州中考物理)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 振动 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固体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最慢.
【解答】解:(1)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一些,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1)振动;(2)大于.
23.(德州中考物理)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甲 是乐音的波形.
【考点】9H:音色;9J:噪声及来源.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由振幅决定;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不同的发声体发声时的音色是不同的.
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人们在说话时,由于声带的差异,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甲.
24.(德州中考物理)小明在烧开水时发现,水沸腾时,壶嘴处不断有“白气”出现.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处有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请解释:
(1)“白气”是 壶嘴喷出 (选填“空气中”或“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液化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在壶嘴处看不见“白气”,主要原因是: 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 .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水蒸气遇冷可以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1)“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需要水蒸气遇冷的条件,或者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才会液化,烧水时,壶内冒出的水蒸气的温度比室温高,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
(2)在水壶口处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水壶口处的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
故答案为:(1)壶嘴喷出、液化;(2)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
三、(德州中考物理)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25.利用钢尺可以做“探究声音的特性”的实验:
(1)如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钢尺,这时钢尺的振幅变大,听到其响度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
(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频率 有关.
【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质量越大,体积越大的物体,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1)重拨钢尺比轻拨钢尺的振幅大,响度大,所以响度跟振幅有关.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部分的钢尺质量越小,体积越小,越容易振动,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低高,所以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1)变大;振幅;(2)快; 高; 频率.
26.(德州中考物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高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90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质量 不同.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温度计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3)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2)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0℃;
(3)由图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
如丙图,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4)由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高;(2)90;(3)98;质量;(4)吸;不变.
27(德州中考物理)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 秒表 .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 状态 .
(3)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蜡的温度/℃ | 42 | 44 | 46 | 48 | 49 | 51 | 51 | 52 |
(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熔化持续了 3 min,CD段冰处于 液 态.
【考点】(德州中考物理)1F: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实验中要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可确定出测量工具;
(2)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时,不仅要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
(3)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及0℃的位置,正确读数;
(4)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熔点是晶体液体时的最低温度.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
(2)探究物质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
(3)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9℃;
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属于非晶体;
(4)由丙图知,冰由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完全熔化完,用了3min;CD段中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所以冰早已熔化完,为液态.
故答案为:(1)液体热胀冷缩;秒表;(2)状态;(3)非晶体;(4)3;液.
28.(德州中考物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tBC= 1 s,vAC= 0.67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小”).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德州中考物理)(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AB由秒表直接读出;速度用公式v=计算;
(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
【解答】解:(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示:tBc=1s,sAC=2m,tAc=3s;
AC段的速度vAC===0.67m/s;
(4)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v=可知,计算出的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2)小;(3)1;0.67;(4)大.
四、(德州中考物理)计算题(请写明公式数据及单位共13分)
2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从车内的钟表显示可得此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2)由图可得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再利用v=求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求出了轿车的速度,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再利用t=求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0:45﹣10:1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100km/h;
(3)由图可得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路程s′=70km,
轿车从B地到南宁的时间:
t′===0.7h.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7h.
30.(德州中考物理)一快艇向山崖方向匀速运动,在离山崖360m处鸣笛,快艇继续沿直线向前行驶40m后,艇上的人刚好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快艇运动的速度.(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先求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再根据公式v=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声音传播的时间与快艇行驶40m所用时间相同,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快艇行驶速度.
【解答】(德州中考物理)解:如图所示:
声音传播的距离:s=2×360m﹣40m=680m,
由v=得,声音传播的时间:t===2s,
声音传播的时间与快艇行驶40m所用时间相同,
所以快艇行驶速度为v′===20m/s.
答:快艇运动的速度为20m/s.